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浙江省党代会丨浙江未来五年发展目标:GDP总值达到12万亿元 人均GDP达17万元

2022-07-28|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6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以下称“报告”)正式发布,在全面总结浙江省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Panasonic蓄电池

  6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以下称“报告”)正式发布,在全面总结浙江省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报告指出,到202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总体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目标站上“12万亿元”新台阶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浙江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跃升,2021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7351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7%。

  具体来看,2021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居省区第一。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到2.9%。10大省实验室全面布局,全域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此外,报告还明确了浙江省未来五年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城镇化率达到7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总体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20日发表文章指出,对比上一个五年,浙江的GDP从4.73万亿元迈上7.35万亿元,下一个五年要实现12万亿元的目标,无论从增长绝对值还是增速看,都应该要加快发展步伐。

  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在高位上实现新增长,势必要抓牢创新这一重要法宝,这是浙江省的经验,也是今后的做法。依据报告,未来五年,浙江省将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在创新平台构建、硬核科技研发、创新主体培育、科创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强大动力。

  如在新兴产业布局方面,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完善产业链为关键,深耕数字经济优势领域,持续壮大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先进材料、量子科技、区块链技术等高精尖未来产业,“123X”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2021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产业增加值2812.7亿元,同比增长12.9%。

  在创新平台建构方面,浙江省持续发力建设“高精尖缺”实验室。今年5月以来,白马湖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以及湘湖实验室相继成立,加上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甬江、瓯江6家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实验室达到10家,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航空等重点领域。它们将进一步助力浙江省打造“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面向未来,报告提出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人才、科技工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

  具体包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联动推进和拓展科创走廊建设;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加快建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等。

  深入推进“四大建设”

  当前,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内涵的“四大建设”已成为浙江省优化区域经济格局的重要路径。

  今年五月召开的浙江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未来浙江省重要战略空间将更为集聚,省域开发与保护、开放与融合的空间大格局将加快成型。在此背景下,深化“四大建设”对于推动浙江省省域空间结构变革、促进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将进一步凸显。

  此次党代会报告也强调,以“四大建设”能级整体提升为牵引,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支撑,构建“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空间格局,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为更快推动“四大建设”迭代升级,报告对全省11个设区市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建设目标。

  具体包括: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支持台州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支持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梳理发现,每个市的战略定位并非割裂,“四大建设”将其有机整合在一起。例如,浙江已经设立的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台州湾新区、温州湾新区等七大省级新区,都是统一于“世界级大湾区”的“棋子”。杭甬“双城记”之于大都市区亦是如此。

  此外,“四大建设”之间也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促进,释放叠加效应。比如,要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加快提升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既要有相应基础设施配套,又要开辟发展新通道,建设支撑发展的大动脉。

  推动“四大建设”,浙江省也展现出了更大的雄心,包括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一流强港、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等。完成上述一系列目标,难度不可谓不大。但也正因此,才更能体现出浙江省面向国际的格局以及“新增长极”的含金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鹿城新媒体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鹿城新媒体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