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高清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444444.run 又到一年毕业季。 每所高校的毕业班学生都在纷纷提交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就是“致谢辞”。毕业论文致谢辞是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亲人最深情的告白,最能展示一个学生的才情。为此,我们特发表11位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辞,以飨读者! GRADUATION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从夏天开始 也从夏天结束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 青春在跌跌撞撞中 戛然而止 离别,不是结束 而是新的开始 希望你我在未来的日子里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万事胜意前程似锦 LOVEYOU 于凤楠致谢辞 2018年夏天,我来到湖南科技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四年时间转瞬即逝,2022年夏天,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虽然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对我而言大学这段路程过得很快,在大学校园里,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很感谢帮助鼓励我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们。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可爱的吴广平老师。2018年初入大学校园,广平老师的古代文学课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广平老师很亲切的问我们能不能听清楚他讲话,和我们说外地人可能要听一段时间才适应,殊不知广平老师的湖南话是回想起来最深刻最生动的声音。他的课堂永远生动活泼,广平老师站在讲台上总是那么和蔼可亲,精气神十足,仿佛是发光的太阳,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毕业论文能选到广平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我感到十分荣幸。广平老师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们的论文,为我们提供文献资料,细致的讲解和指导。感谢广平老师对我的指导!广平老师是非常令我敬佩的优秀老师。未来的我也会走进课堂,站上讲台,我要沿着优秀教师的足迹,向广平老师看齐,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迷茫的时候,母亲经常关心鼓励我,每一句关心的话都让我在异乡心中温暖,感谢父母给与我生活的保障,支持我的学业。 感谢我的朋友们,郭同学、顾同学、魏同学等,他们陪伴我度过多年时光,在写论文期间鼓励帮助我。很开心遇到我的室友也是好朋友陈同学,我们都爱旅行、爱音乐、爱美食,大学期间我们相伴出行,一起去长沙、株洲、广州,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还有很多朋友,有缘相遇,珍惜相伴,祝愿未来前程似锦。 每段旅程都有不同的风景,即将奔赴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我希望未来的自己永怀热爱,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平凡不枯燥的生活,勇敢的追求心中的目标,坚定的相信自己的选择。 (编者注:作者于凤楠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1班学生) LOVEYOU 于秋颖致谢辞 论文写到这里,我终于有了自己将要大学毕业的真实感。时光匆匆不留人,转眼间大学的学习生活就快结束了。回顾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在湖南科技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这段时间里,我对“人文”的内涵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人文”即文育人,人承文。以人为本,方称“人文”。我从传授我学业的人文学院的老师们身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样的“人文”精神。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表以诚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广平老师。吴广平老师是我初入大学时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吴老师非常热爱学术、热爱教学。老师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神采飞扬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力气,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听讲感觉自己也变得精力充沛了。从吴老师的身上,我深切地体会到“立德树人”的真谛。在讲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时,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吴老师会明确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对的,让大家不要做。在讲《离骚》时,老师也会让我们从中学习屈原的优秀品质。在吴老师指导我论文的这段日子里,我回想了这四年与吴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发现每一次上课和每一次在路上遇到吴老师时,老师永远是笑着的,他将自己快乐的情绪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出现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是我的幸事。在论文选题时,我特别迷茫不知道该写什么,在开会讨论后,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我开始查找资料和辞典,整理归类数据,却在开始写作时犯了难,是吴老师发给我的参考文献给予了我灵感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在撰写论文时,吴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这次的论文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如果没有吴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不可能最终写成。 我还要感谢王友胜老师和刘奇玉老师。王友胜老师他治学严谨,老师上课时讲述的知识量很广,每一节课下来都是收获满满。王老师的渊博学识,使我在上课时受益匪浅,这也为我写关于杜甫的这篇论文打下了基础。刘奇玉老师让我发现了戏曲文学的魅力。在一次的作业中老师让我们去看戏曲《三岔口》,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原来戏曲也可以如此生动。刘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作业,却让我对戏曲文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也要感谢徐前师老师和丁志丛老师。徐老师对古文文选的解释非常周到全面,丁老师经常用疑问教学法引起我们对知识的反思。这两位老师为我学习语言学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才能使我更容易地分析论文中的词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奶奶,无论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支持我,为我提供坚强的后盾。我也要感谢我可爱的室友们。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彼此加油打气,发现开心的事我们也一起分享,我们在大学成为了支撑彼此的家人。 感谢大家的陪伴,和你们相处的点滴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编者注:作者于秋颖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2班学生) LOVEYOU 王露致谢辞 戊戌夏尾至莲城,天气炎热,幸得湖科绿荫之庇护,颇感凉爽。从北校门向北而行,可览北校师院之人文风光;向南而行,可观南校矿院之科技风采;向东而行,可赏月湖水光之浟湙潋滟。 沿明湖路北上至樱花路,八教首先映入眼帘,公共课、外语课皆在此处修习;向北步行百余米可至九教,多在此处研习中文专业课。九教正门斜对面为明湖,面积虽不及月湖,但景色犹盛,冬日还可于湖心亭看雪,堪称观雪宝地;北面则为樱花园,园内樱花繁茂多姿,春日之时可称科大奇观,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沿樱花路继续向北,可见北图矗立,馆内图书丰富桌椅整洁,为北校学子温习功课首选之地;北图继续向北则为十教,分为主楼、东附楼和西附楼,主楼为学院办公场所,走廊之中也常有考研学子奋笔疾书,东附楼为课堂教学场所,西附楼本为考研教室,如今已变成齐白石艺术学院的教室。再往北行便为北校田径场,此处为北校学子饭后消食之首选,操场宽敞,坐席洁净,阿姨热情,同学亲近,晚饭后最为热闹。行至樱花路与致诚路交接处便为七区宿舍,四年朝夕相处早已心生友爱,三两好友同住一屋,从五湖四海聚集于此,惺惺相惜,最后终究也要从此处分散,心中纵有万分不舍,也未能改变现实,只愿好友前程似锦、健康平安。 自北门向东而行,可见月湖水面涟漪泛动,撩人心弦。月湖水中有鱼,天晴时多露头嬉戏,尽情打闹,好不自在。湖水清澈明净,周边红楼映入水中清晰可见,立德楼、立功楼、立言楼、立志楼四大红楼孕科大之根本,育科大之未来。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立志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立功必先立志,立志必先立言,立言必先立德,立德树人为科大之根本,必先培育良德之人才,再求其立言立志立功。 上述几地为我四年常去之处,所到之地都早已留下印痕,为此生无法抹除之迹。南校多为理工科,少有机会驻足观赏,更无机会受教于各位先生,故对南校布局甚是陌生,在此便不予赘述。科大风光无限,还有许多美景未能亲眼相见,甚是遗憾,只待日后有缘再回母校定要去看看那藏在南校的几多风景。 广平先生为我恩师,初入科大便有幸得其教诲,先生教导字字有力句句有理,多次助学生走出困惑。先生上课风趣幽默,常常使课堂轻松愉悦又不失威严,时常以诙谐话语告精深之道理,以慈蔼姿态宽紧绷之心弦,又以严厉标准束学术之端正。每有困惑找先生询问,先生都不厌其烦为学生解答,言语之间无需多有顾虑,似与好友闲聊一般,十分轻松惬意。古代文学本为我薄弱之处,但在先生的熏陶与指导之下便深深爱上,无法自拔,研究生报考也是选择古文方向,只想继续保持热爱,探索古文之奥妙。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未能在今年成功考取,心中有着无尽遗憾,经先生耐心开导,心结得以宽解,现也重振旗鼓准备再战一年。广平先生悉心教诲学生谨记在心,匆匆四年一晃而过,感恩之心未敢忘怀,一谢先生入学之教导:切勿玩物丧志,学术不端;二谢先生文学之熏陶:定要静心养性,博览群书;三谢先生人生之训导:务必坚持初心,矢志不渝。只愿先生日后身体康健,无疾病缠身;工作顺利,无烦事扰心;生活愉快,望事事如意。 四年时光,我交友颇多,有泛泛之交,也有三两知心好友。室友淑婕、海静四年朝夕陪伴,喜好习惯都越发相似,淑婕性情温和,身材窈窕,颇有几分姿色与傲娇;海静活泼好动,与人和善,性情纯和又不失机警;好友深玉心思细腻,善气迎人,虽未与我同住一屋,但也每天见面交谈,感情深厚。四人从互不相识到无所不知便已倾尽所有幸运,不求日后还能经常见面游玩,只求危难困惑之时能够想起远在湖湘的我。漫漫求学路,无比艰辛,若无国家帮扶、社会关爱、学校援助、家人支持,必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从小受祖父母熏陶,立志要为国家事业而奋斗,日后也会牢记于心,不负使命。 此时已是五月十二日凌晨,距离定稿还有一日不到,未曾想到致谢部分竟如此难以下笔,酝酿许久的话语在心中诉说多次,可真到表达之时我却不知如何下笔。近几日梦里多是怀念大学四载的种种美好,有初进科大时的欣喜与好奇,有初入课堂时的求知与渴望,有初住宿舍时的热切与纯真,更有初识广平恩师的崇拜与感念。大学四载,恍如白驹过隙,匆匆一瞥,竟要学成离去,心中的不舍早已溢出纸张。这几日仔细拜读了师兄师姐所写致谢,也曾有过以吟诗作赋的形式来感谢母校与恩师的想法,奈何学生才疏学浅,构思几日也毫无头绪,便只好写一小记作罢。 (编者注:作者王露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语言7班学生) LOVEYOU 邓秀致谢辞 匆匆四年,一瞬即逝,回首往昔,无言有声。犹记得刚步入湖南科技大学的迷茫与羞涩,而今多了一份沉着与自信。经过四年的沉淀,我更加懂得了“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含义,坚守做人原则,为吾生奋斗。首先,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质资源及后勤保障。这里有便宜又美味的食堂饭菜,有便捷方便的校内交通,更有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使我触动的是,学校为考研复试考生安排了复试教室,并安排专门人员与考生联系,考虑非常周到,真的感谢我的母校。 其次,在这里我要郑重向我的指导老师吴广平教授表达真挚的谢意。刚进入大学课堂的时候,我还不能完全适应,直到听了广平老师的古代文学课。广平老师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带领我们走入课堂,从而领略文学的魅力。在他的课堂上,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从不走神,也正是在广平老师的影响下,我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考研的方式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广平老师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在整篇论文写作过程中,广平老师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与指导。从论文选题到参考文献的阅读,广平老师给予我明确的方向,让我有充足时间去准备。尽管他每天工作很繁忙,但他仍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修改开题报告格式,并现场对论文修改给予指导,亲力亲为,非常尽责。在此我要向广平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愿老师健康快乐。 再次,感谢大学四年的所有任课老师,是你们传授我丰富的知识,并教会了我独立思考。李德辉老师的唐宋文学课、李鸿渊老师的元明清文学课、吴投文老师和刘昕华老师的现当代文学课、李康澄老师的现代汉语课、肖希凤老师的古代汉语课、李胜清老师的美学理论课等都加深了我对文学的理解,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另外,感谢陪伴我四年的室友占同学,她为人热情善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在大学里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也让我收获了一份最真挚的友谊。青春终有散场时,但你我友谊永在。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与家人,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谢谢你们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我、鼓励我,谢谢你们成就今天的我。 大学四年即将落下帷幕,我的人生也即将进入下一个轨道,我会长存感激之心,砥砺前行。 (编者注:作者邓秀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文研5班学生) LOVEYOU 占心懿致谢辞 毕业之际,我们即将结束这段充实而又快乐的大学生涯,一路走来,有过迷茫,有过惊喜,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我的确成长了不少。在这论文写作的大半年时光中,我认真计划、广阅书刊、整理修改,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有所小成,这离不开老师、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广平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您和蔼的笑容、耐心的指导、严谨的态度、最大的包容无不使我由衷地感到敬意。还记得第一堂古代文学课,我怀着学生对老师莫名的好奇,不断地盯着您看,一身干净利落,步伐矫健有力,神态热情洋溢,话语幽默诙谐(虽然开始真的听不懂),课程非常有吸引力且令我印象深刻。其实我早就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太行,为什么其他同学对于那么多的小说和对应的人物看几遍就能全部对上号?虽然我现在也不想承认我的记忆力差,但广平老师讲的诗歌与人物我很少弄混,您总能以讲故事、幽默话语(比如屈原哥哥)等方式使我真正记住知识点,由此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之后的选修课中我也果断的选择了您主讲的《楚辞研究》这一课程。后来我准备考研,因为抉择不断和迷茫无助,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找到了广平老师,您耐心指出注意事项、推荐学校的强势方向,还细心的关心我们的复习情况。老师您的广泛交际圈也让我羡慕,当然这与老师的广博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在老师指导论文的时候,您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您细心严谨地向我们每一个人进行讲解,一些小的错误也不放过且能够瞬时就抓住,一直到十二点半持续三个多小时的纠正,老师您没有不耐烦,您那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语气依旧未变。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的我,会将您作为我的榜样!在此我想对您说:“老师,谢谢,您辛苦了!” 其次,我要向所有老师表示感谢,三笔字课的金身佳老师、基础写作课的张学知老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吴投文老师和刘昕华老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李德辉老师和李鸿渊老师、古代汉语课的肖希凤老师、现代汉语课的李康澄老师等等,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气质风采、独有的讲课方式。还有罗渊老师,在学年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您对于每个句子的出处、每一句话的依据都非常认真注重,还有您那由一个问题而生出的发散性思考都给我不少启发。我的大学生活因为您们而丰富多采,您们渊博的学识、勤恳的治学使我获益匪浅,感谢有您们的教诲! 最后,我要向父母以及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与激励,父母的支持、室友的激励、同学的互助、学姐的关心都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者注:作者占心懿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文研5班学生) LOVEYOU 田智雯致谢辞 一切开始于一八年的盛夏,却终将止于二二年初夏。辛丑立意,壬寅落笔,相聚于秋,离别在夏。追梦科大,四载春秋,万般不舍,终要别离。这期间所有的梦想与迷茫、痛苦与拼搏,文学领域的摸爬滚打,黑暗中的负重前行都已风吹云散。成长和蜕变的道路上固然充满着汗水与泪水,是生命中如流星与恒星般存在的人们,给予我坚持的勇气。 回首那年幸运的我以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被梦寐的湖南科技大学录取,打开志愿书的那天我激动得难以入眠。流年似水,岁月蹉跎。行文至此,百感交集,从一个怀揣理想的追梦少年,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些许遗憾,些许不舍,些许憧憬,对未来满怀热爱的我又要开始新的征程。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吴广平教授,广平老师对学生严慈相济,认真负责,治学态度专业严谨,生活为人朴素踏实,性格真诚坦率幽默风趣。他在学术上给予我细致的辅导,带我领略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对论文的撰写、修改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一针见血,让我受益匪浅,在我学业迷茫无助时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广平老师已然桃李满天下,我只想真诚的祝愿我的导师快乐永驻、松鹤长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感谢父母家人见证了我的成长,教会我正直、真诚的对待别人,谢谢你们一路以来默默的陪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肩膀依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一直在学业上对我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是你们牺牲和付出才成就了我今日的成绩。虽相隔千里,一想到家人们,内心就充满战斗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希望时光可以善待亲爱的家人们,让我有能力更好的照顾他们,成为他们的依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所有遇到的可爱的同学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努力。每一位同学都别具一格,卓识远见。祝愿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各自奔赴不同的道路,最后顶峰相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承蒙相遇,三生有幸。与彼与此,万事胜意。 (编者注:作者田智雯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2班学生) LOVEYOU 付静致谢辞 岁月匆匆,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快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依稀还记得刚踏入大学校园的自己,懵懂又带着憧憬和欣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虽不知道是否可以重塑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但也卒获有所闻。自由支配的时间更考验着自觉和自制,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社团也使生活多姿多彩。如今,伴随着毕业论文的成稿,大学历练的最后一道难关也终将攻克,我兴奋之余也有些许感伤。 首先我想感谢我的母校湖南科技大学。母校地处伟人故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内环境优美,绿林环绕,学习氛围浓厚。学校以育人为本,始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为宗旨,经常邀请学界著名人士来校讲座,而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也是十分谨慎,常常征求各方意见,只为促进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其次我想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吴广平老师。老师讲课幽默风趣,让古代文学课堂长期充满欢声笑语,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内涵;待生热心友爱,弟子三千,却均能面熟,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都可以找老师询问意见;研究上也颇有一番建树,不仅对于屈原有精深的钻研,著作众多,而且对于古代文学的了解也全面而准确。我十分喜悦可以选到他为我的导师。老师在论文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于论文选题的建议、结构的划分、参考文献的推荐以及始终耐心且细致地修改都使得论文更加完善,在此我再次予以诚挚的谢意。吴老师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古代文学的种子,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浇灌着它,满怀热切地盼望着它发芽、长叶、开花,他逐渐成了我心中教授的楷模。如果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导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那就是他的模样。 然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其他课程授课教师,是他们一点点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扩宽了我的视野,也教导了我为人处世的态度。他们真可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是我背后有力的支撑,是我心灵的港湾和栖息地,因为有他们,我可以不畏惧地逆风而行,我知道我从来不会是孤独无助的。 人生的风景总是转瞬即逝,小树终将长成绿荫,愿前方光明灿烂,始终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编者注:作者付静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1班学生) LOVEYOU 刘亮致谢辞 风扬起时繁花尽现,执笔绘文泪湿身衣,鲜衣怒马凌云志,不负韶华正青春。执文落此,思接万千,回首十余载遨游学海,风雨兼程仍逐梦,日升月落刻初心。站在山巅与书卷繁星对话,潜游学海与风流仁士畅谈,和每一个文人握手,与每一个故事共鸣,方知文学浩瀚,知识可畏,君子可敬。偶得辗转湖湘,我和科大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始于2018年的那个金秋,终至2022年的这个盛夏,欲想夏至未至,却已然盛夏先至。大学四年的青春已匆匆扬帆远航,纵想挽留却终将消散,目及接过往,泪已先成河,万般难舍,归于感恩,绘执此文聊表谢忱。 时光作渡,眉目成书,豪情壮志应犹在,砥砺逐梦方少年。感恩祖国,感德科大,庆幸能在此繁荣雄盛的中华国度接受教育、收获知识,庆幸能在湖南科技大学这片乐土中积淀自我、修炼文功,这四年习得无法数尽的知识,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他日深造归来,必当怀揣热诚、拼尽本领,竭力为校报国,不枉育才之恩。 无数春秋,无数风雨,无数栋梁;饮水思源,永念师恩。幸得恩师吴广平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回望2018年秋听吴老师讲的第一堂古代文学课,其渊博学识、幽默风趣使我历历在目,其澡雪精神、君子风度令我久久难忘。尤为感谢吴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热情指导和真挚帮助。同时也很感谢我的大学班主任何舒香老师和彭小乐老师,感谢胡红梅老师、李胜清老师、刘昕华老师、李德辉老师、王友胜老师、李康澄老师、邓桂英老师等等所有帮助过我的敬爱的老师们;另外还要特别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帮助我的何回老师。良师难遇,寸心难报,很爱你们,愿你们工作顺利、健康如意。 父母之恩,水尚不能溺;知己之情,火亦不能灭。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姐姐和姐夫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全力帮助,父母为哺子成龙、育子成才,倾其所有,操劳一生,吾三生三世难以报答,唯有刻苦求学,拼尽全力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以此慰藉父母心,希望他们的脸上能多绽放一丝微笑、额头上能少出现一道皱纹。同时我要感谢我那几个特别可爱的室友们,曾经携手并肩作战、奋斗学习的记忆将永远被我留存在心底,我相信一段珍贵的友情绝不会那么容易被时间打败;感谢犹如我知己的廖姐、刘叔、刘伯,也要感谢同窗了四载的朋友们、同学们、校友们,感谢那些对我施以善意的所有人儿。我真的好想给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若无法达成,那我便在心底珍藏你们的善意、默默祝福你们每个人永远年轻、永远可爱、永远前景无限。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已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我愿一生奔赴山海,伴一抹孤独、挟一阵清风、执一缕文气、寻一份诗和远方。最后的最后,一定要感谢那个有点憨憨、有点倔强、有点可爱、有点帅气并且一直坚持信仰、追逐梦想、永不言弃的自己。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我会永远怀念科大的夏天的。 (编者注:作者刘亮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文研5班学生) GRADUATION LOVEYOU 孙紫琦致谢辞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尾声。当我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恍然间好像看到了初入大学校门的自己,青涩稚嫩,与映照在电脑屏幕上现在的我隐隐重合,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回首大学四年,我不禁从心中涌起对于母校的感激之情。我的母校坐落于伟人的故乡——湘潭,是包裹在漫漫绿林中的一颗明珠。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培养了众多的国家栋梁;它始终以“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为办学宗旨,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学生,以严格的纪律规范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以慈爱的语言安抚每位游子的心灵。湖南科技大学除去优良的学风外,还有着享誉湘潭的魅力风景,无论是初春的漫山遍野的樱花,还是酷暑摇曳于清凉的池塘的荷花,都为苦读的科大学子带来了心灵的抚慰。正是在这样的学校中,才使我能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其次,我要感谢我可爱的伟大的令人敬佩的吴广平老师!初次见到吴广平老师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教授我们古代文学。第一堂课,他就使我们全班同学喜爱上了他,他的语言那般风趣幽默,知识又是那样的渊博。上课时,他或带我们走近屈原,共同欣赏《楚辞》的浪漫梦幻;或带我们阅读《诗经》,共同领略先秦时期人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畅所欲言,在欢乐中掌握知识,在嬉笑中领悟人生。正是吴广平老师,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在对自己的专业一摸黑的时候,带来了一束光,让我对汉语言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正是老师的教导,令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以外,我敬佩的老师,在毕业论文上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到资料的搜集以及最后的修改,吴广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这几个月以来,老师不仅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的指导,还在生活上、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那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始终深深激励和感动着我,使我在学习中始终充满向前的动力。而吴老师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以后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朋友们。他们在我的生活中给予我无限的关爱,是我背后的支持者,是我温暖的港湾,永远的避风港。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虽然并不懂学习,但总是竭尽全力地支持我,信任我,让我能够不怕前路的困难,坚定地前进。还有我的朋友们,在我的大学生涯中,他们就是我成长路上的左膀右臂,是我勇攀高峰的动力来源,因为有他们,我不再担忧学业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充满自信地向前进。 最后再一次感谢在生活中给予我帮助的人,是他们的帮助令我能够勇敢奋斗! (编者注:作者孙紫琦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1班学生) LOVEYOU 张欣致谢辞 写到这里的心情是激动与感伤的交织,激动的是论文终于尘埃落定,感伤的是六月的挥手离别。在大学的这四年间,我才真正体会到光阴似箭,岁月匆匆,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毕业论文便是我对大学生活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答卷。 论文的写作不是一蹴即至的,写作过程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突破重重“关卡”。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广平老师,从选题、定题、编写提纲,到论文的多次修改、润色直至定稿,广平老师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适时的点拨,让我在写作论文的瓶颈之际有如暗室逢灯,豁然开朗。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与广平老师的每一次交流都让我获益匪浅,成为吴老师这般学识渊博、讲课生动、亲切可爱的老师,也是我毕业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深厚动力。有幸听过广平老师一学期的古代文学课,我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了一名大学教授的课堂魅力。有幸与广平老师在科大同行过一段路,我深深折服于广平老师的人格魅力。虽然大学四年与广平老师的交集不多,但广平老师的教师形象给了我今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鲜明的指引,有幸成为吴广平老师的学生,感谢我的恩师。 我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湖南科技大学以及在科大遇到的每一个明朗可爱的同窗,感谢我的母校培养了我,感谢与我一起并肩同行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用我们今后的每一次进步践行着科大学子“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价值理念,成为于社会有益、让母校自豪的栋梁之材。 (编者注:作者张欣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2班学生) LOVEYOU 陈钰致谢辞 我的论文题目是《杜甫“美好”概念场词语及其运用艺术》,“美好”这个词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大一下学期,我转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时我并不很喜欢文学,同样也对所有事物没有明显的偏好和非他不可的执着,转专业只是为了将来遥远的生计做打算。那天我上了人生中第一堂真正的文学课,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吴老师如春风般闯入教室,满脸笑意,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转专业的学生。那天大抵是学的西汉辞赋,语言华丽,吴老师笑容亲切,语调和蔼,或是午后闷热的天气作祟,自己好似进入了一个惶惶然但又醺醺然的世界,只觉文学实在美好。下课后吴老师又热情地找我们了解学习情况、给我们解答问题。于是,一颗迷茫的学生的心就此沦陷了,沦陷在美妙的文学世界,沉醉于吴老师的师者魅力,从此我开始热爱文学,也对教师这个行业开始心生向往。日子慢慢往前挪,我们逐渐发现他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学生和蔼热情。如今在写论文的过程他耐心严谨,给予我有效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美好”这个词若要投生人间应是吴老师的样子。同时人文学院的许多老师也是“美好”的具象化,认真负责亲切的刘奇玉院长,十分关心我们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在上课时多次询问,甚至主动联系教师来给我们传授教资面试技巧。孙际垠老师上课激情洋溢,声音清越,语调起伏有致,每次听他的课都仿佛在品一壶绿茶,沁人心脾,因此每次即使要赶到遥远的立功楼上课也不觉得烦躁,他乐于助人,曾给我提供散文写作方面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还有吴投文老师、张学知老师、李德辉老师、胡铁强老师和谢东老师等等。人文学院的老师大多都有一种文人风骨和气质,这个气质让他们在待人处事上有一种天生的善良和认真。虽然只是短暂相会,他们的身影也只是如风般经过我,但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这也是我越来越爱文学的一部分原因。 感谢父母和妹妹的永远的、无私的爱与支持。尤其是我的母亲,她用了惊人的毅力和爱养育我和妹妹,不断地鞭策我,或许方式不是那么令人容易接受,但一颗心是真诚的。 感谢室友的陪伴。 感谢大地和微风、细雨和月夜。 感谢一切相遇。 感谢文学。 感谢世间所有美好。 (编者注:作者陈钰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8级文学卓师2班学生) (特别说明:11篇毕业论文致谢辞按11位作者于凤楠、于秋颖、王露、邓秀、占心懿、田智雯、付静、刘亮、孙紫琦、张欣、陈钰的姓氏笔画排序。)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文艺|简约|唯美 编辑:凌小妃 审稿:水柔、咏馨 转发,点赞,在看,世界就香啦!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