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毛泽东回乡,毛碧珠从见面名单里被划掉,主席:我弟弟能害我不成

2023-02-0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毛主席的亲戚们,过的应该是什么日子呢?1959年,毛泽东回到湖南韶山,想见自己的堂弟毛碧珠,却差点没见成......
医疗事故律师,医疗纠纷律师,律师免费咨询,云南医疗律师

毛主席的亲戚们,过的应该是什么日子呢?

1959年,毛泽东回到湖南韶山,想见自己的堂弟毛碧珠,却差点没见成——他在土改中被划成了富农。

毛泽东回来探亲时,他甚至被主管人员从见面名单里划掉了。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是我弟弟,还能害我不成!”

少年同游各奔东西

毛碧珠和毛泽东是一起长大的兄弟。

毛碧珠的父亲毛福生,和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堂兄弟,关系走得很近,毛泽东小时候还和毛碧珠一起在私塾读书,毛碧珠叫他一声“三哥”。

长大后,毛泽东回乡鼓动兄弟姐妹一起出去革命,毛碧珠也受到鼓舞,开始和三哥一起工作。1921年,毛碧珠和毛泽覃一起在长沙做过地下党的工作,是毛泽覃身边一名得力的助手。

或许,革命家都是天生的。那个人如飘萍的年代,毛碧珠追求的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安稳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他最终还是回了家乡,过自己原本的日子去了。

直到1925年,毛泽东再次回乡,他才又搭上了革命的边,参与了三哥组织的农会,还成了里面的骨干。而后,毛泽东去了广东,毛碧珠也跟他过去,在他身边做一些管理书报的工作。

然而不久后,大革命失败,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在所有共产党人头上。那时毛碧珠已经回了家乡,他为了安全考虑,最终还是去自首了。此后数十年,毛碧珠再也没有和毛泽东,以及他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产生联系。

毛碧珠在家乡的日子,平静而忙碌。起初他做了农民,在种地上,他的天赋比别人高不少,庄稼年年丰收,时常比别人多。他持家有道,从来不铺张浪费,攒下一大笔钱,多买了好几亩地。

这8亩水田,给了他相对富足的生活,也让他在土改中被划为富农,受到了冷落。

“富农”堂弟的音信

毛碧珠虽然被划成了富农,但那些剥削长工、短工的“富农”,和他一点都不沾边。不过,政策定下来,怎么实施,既不是毛碧珠说了算的,也不是毛泽东说了算的。

且不说北京离湖南这么远,要是毛泽东连韶山的事都插一脚,对自己的亲戚特殊对待,他就不是大家都认可、都崇拜的主席了。

1947年土改推行后,他的8亩田地都分给了贫农,自己不剩什么。他家里人丁稀缺,几乎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他拖着日渐苍老的身体,过得很是辛苦。

若有后人听说他这番经历,一定会认为,毛主席早就忘了他这个弟弟,一点也不照顾他。但事实远非如此。

1952年,毛泽东的堂兄毛宇居去北京看望他。在和毛宇居的谈话间,毛泽东主动提起了毛碧珠,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毛宇居把毛碧珠的苦处告诉了他。毛泽东听完,沉默良久,最终托毛宇居给毛碧珠拿几匹布去,向他问一声好。

1956年,毛碧珠的堂弟毛纯珠去北京看望自己的亲弟弟毛泽全,兄弟俩都很想见见毛泽东。毛泽东听闻,在中南海招待了他们。

那段时间,湖南韶山也已经开始搞农业合作化了,毛泽东在席间问起故乡合作化的具体状况,提到了毛碧珠。他对这个被划成富农的弟弟很是挂心。

毛纯珠告诉他,毛碧珠已经加入了合作社。他现在干活已经有点吃力了,但是分配给他什么任务,他一定会完成,从来不迟到早退。

毛泽东听到这些话,非常开心和欣慰,给毛碧珠去了一封简信。他在信中写道:“纯珠兄来,说你已加入了合作社,甚为高兴。望你努力工作。顺祝安康!”

这一封简简单单的信,给了毛碧珠黯淡的生活极大的安慰。当年的三哥,依然是他的三哥,而且经过时间的推移、人事的验证,他始终是一个正直的人。尽管这份正直,让他并没有享受到亲戚的“方便”,但他知道,这就是毛泽东身为主席应该做出的表率。

回乡省亲险些错过

1959年,毛泽东回湖南韶山省亲。他一直都很挂念老家人的生活——想当初他刚刚开始闹革命时,是很多家乡兄弟、朋友的支持,帮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些人里有很多并不是共产党员,如今也离革命事业很远了,而他们的帮助,可以说是毛泽东事业的坚固基石。

6月26日,毛泽东先去拜祭了父母,视察了当地粮田,再去了一趟毛家的宗祠——1927年,他还在这里演讲过。他去水库游了一场痛快的泳,傍晚时分,毛泽东在招待所设宴,邀请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吃饭。

回乡的行程定下之前,他就想好了要请谁——首先是烈士家属,再者是老党员和大革命中活跃的人员,接着是本家亲属,还有外婆家亲属,最后是旧友、乡亲、老同学以及村干部。

管理这件事的干部按照主席的要求,列了个长长的名单。整理人名并不难,但轮到毛碧珠时,干部犯难了。

犹豫之后,他们把他从名单上划掉了——那个年代,富农身份处处受限制,毛碧珠去见主席,大家都觉着影响不好。

毛碧珠和毛泽东阔别多年,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见到他了,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排除在名单之外。毛泽东回来的那天,他自行来到招待所,还被保卫人员拦在门口,拒绝他进门。

那一瞬间,毛碧珠的心情必然是十分复杂的。想一想,他年轻时也跟着毛泽东奔波过,虽力量微薄,但也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他回乡后,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积累财富,并没有欠过谁,也没欺负过谁。但因为政策的变动,他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然会遭歧视。曾经辛苦攒下的一切,如今不过是一场空。他心里,能没有酸楚吗?

傍晚,父老乡亲在招待所内齐聚一堂,渐渐不再有新人过来了。屋内的毛泽东,环顾四周,找了半天,依然没有看到毛碧珠的身影,便问旁边的村干部:“碧珠怎么没来?”

干部的脸上,瞬间爬满了尴尬,没人敢回答他的问题。

“毛碧珠怎么没来??”问到这里,主席已经有点不高兴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小兄弟现在是富农,身份有点敏感,但因为一个富农的帽子,就不让他见自己?这不是荒唐吗?!他转过头看着周围的一帮干部,他们纷纷低下了头,依然没人敢接话。

“我让你们请我的亲戚朋友,你们怎么能不请毛碧珠呢?!”毛主席这时候已经非常生气了。

村干部知道不回答不行了,便低声说:“他现在是富农……”

毛泽东斩钉截铁道:“他是我弟弟,还能害我不成?你们一定得把他找来!”

在毛泽东连发三问后,村干部不得不把毛碧珠叫了过来。毛碧珠很高兴,也很紧张。他手心冒汗,来到主席三哥面前时,三哥却微微皱着眉头,久久地注视着他,面露疑惑——他已经认不出毛碧珠是谁了。

当初天真热忱、风华正茂的少年郎,皮肤被田野的太阳晒得黢黑,身材在近几年窘迫的生活里越发瘦弱,脸上爬满了愁苦的岁月痕迹,腰杆也不再挺直,背显得有些佝偻了。眼前这个沉闷的老农,真的是当年那个单纯的五弟吗?

毛泽东听到他说:“三哥,我是五弟碧珠啊!”

话音落下,复杂的辛酸之情填满了毛泽东的心。他握住毛碧珠的手,沉沉地说:“老了,瘦了,认不出了……”

若是当年,毛碧珠坚持留在毛泽东身边,一路革命下去,他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毛碧珠像几十年前一样,坐在毛泽东旁边,这位三哥没有端架子,就像一位平凡的兄长离家多年后回乡一样,细细问着他的生活状况。

“你有几个孩子,都叫什么?”

“有一个儿子,叫毛远翱,现在已经没了。孙子叫毛世杰,现在才十几岁,还没长大。还有个女儿,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

毛碧珠还告诉毛泽东,自己的原配妻子几十年前就去世了,后来他在1933年续弦,如今后来的妻子也因病离世。短短几句话,道出一个人坎坷悲苦的一生。毛泽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能为他长叹一声。

“现在的干部们对你待遇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的人,脑门都捏了一把汗。富农的待遇能怎么样?毛碧珠一边观察着在场村干部们的表情,一边故意大声说:“他们都对我很好!”

毛泽东看到他不自然的神态,胸中了然,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其实你这个富农,可划可不划。”随即又问道:“划了富农,你有什么意见吗?”

毛碧珠回答“没有意见”。因为他明白这是为了让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翻身。

这晚,毛碧珠和乡亲们一起,吃了主席三哥的一顿饭。席间毛主席敬酒时,并没有以国家主席的口吻说话,而是操着一口乡音,说自己常年离乡,这次回来不容易,请父老乡亲们好好喝一杯。想必他心里,对故乡也是有着无可奈何的眷恋吧!

隔天下午,毛泽东离开了韶山。

这次省亲之后,毛碧珠的生活有没有变好呢?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很大概率上,他的状况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毛主席格外重视官员沾亲带故造成腐败的问题,常年以身作则,从来不在自己的亲戚朋友身上搞特殊。

伟人的亲戚朋友

毛泽东的旧友郭梓阁和毛碧珠经历了类似的事情。郭梓阁也和毛碧珠一样,短暂地参与过革命,不久后就回了老家。他是个生意人,土改时被划成地主,日子比毛碧珠还不好过。

这次省亲结束十多天后,郭梓阁突然收到一封请柬——毛泽东想着那些没能来赴宴的旧友们,隔着千里,为他们在招待所补了一桌席。郭梓阁很是感动。后来他生病时,毛泽东还从北京给他寄了几次钱。他不插手他的成分问题,那是当地干部们的工作,但在感情上,他对以前的朋友们,都是重情重义的。

我们在前文中提过毛泽东在中南海招待堂兄弟,其中一个叫毛泽全的的堂弟,年纪轻轻离乡打拼,一路走南闯北,建国后在北京总后勤部军担任处长。

一次和主席见面,主席给他看了看自己抽屉里的一沓信——寄信人不一而足,全是老家的亲戚朋友,有人写信要钱,有人求主席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工作。他看着毛主席看这些信件的样子,就替他头疼。

中国人的社会,总讲人情。孩子上学、工作,得请客吃饭、喝酒送礼。谈生意办事,酒桌文化盛行,几乎是一种传统。似乎不装模作样地说几句漂亮话、不推杯换盏一番,事情就不叫事情了。不管亲戚还是朋友,不管是故乡人情还是酒桌文化,毛泽东都挺反感的。他一向勒令下属不许任人唯亲、不许铺张浪费,他以身作则,从来不在工作上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开绿灯。

毛泽东也好,其他一系列革命前辈也好,都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正直清廉,能带动整个家族的正直和勤俭。

拿毛泽全来说,他1957年去了内蒙古,晚年又辗转落脚到山西。他的儿子十六岁时,去新疆参军。他们从来不拿自己当伟人的近亲看,该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该吃什么苦就去吃什么苦。

我们都应当多多了解老一辈人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坚持和清正。那些招摇过市、因势自得的人,终归如同短暂的流星,不会留在历史的夜空里。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鹿城新媒体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鹿城新媒体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