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弯头管件 http://www.wtwzg.com 难忘营山战友联谊会刘光福 营山战友联谊会应魏兴国老兵2月上旬邀请,我第二次前往四川省营山县参加1968年营山参军进藏55周年战友联谊会(第一次是2018年3月11在营山县新天亿大酒楼举行进藏五十周年战友联谊会)。 2023年3月4日下午2点左右,组委会的魏兴国(曾任丁嘎一连电台台长)、翟绍辉(曾任岗巴营后勤助理员)等同志在营山县会展中心旁边的铭丰宾馆一楼热情接待了我。尔后带我到二楼茶厅。 随后参加战友联谊会的老同志、军嫂及新战友络绎不绝步入茶厅。老同志们相见时,笑容满面,谈笑风生,热情的握手。更有趣的是,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有的老同志见面时,还是当年在部队那种直呼“绰号”后,再握手相视一笑。 曾任查果拉边防队的司绪伯指导员与当年(1968年)入伍一道的老战友们落座后,口若悬河的畅谈了入伍后,在查果拉边防队修建房屋的艰难;当时战士们步行下到老鹰岩下面一道河沟搭土坯砖、尔后从一道河沟背土坯砖爬老鹰岩到连队。这段路徒手行走都困难,更别说背土坯砖往上爬行了;从亚东拉回来的圆木,战士们用铁锯将圆木改成木板、檁条方木、修建房屋;终身难忘的还是步行下山到二道河背冰渣爬坡的艰辛。 有的同志入伍就分到“扎指”,一干就是10多年,直到成立七团才到日喀则。有的同志在分区农场为播种青稞、各类蔬菜勤耕苦种,风吹日晒,播洒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有的同志退伍或转业在自治区(地市)公、检、法队伍一干就是三、四十年,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西藏保驾护航直至退休。 1、修公路 曾任日喀则军分区后勤部战勤科的聂明榜参谋讲述了其当年修建聂拉木县境内古措道班至马拉山脚下的公路概况:那是1972年以前,从日喀则地区到吉隆县,汽车行驶到拉孜后,向西拐途经昂仁县、萨嘎县、在萨嘎县渡过马泉河的加加渡口后,再折向东南翻越马拉山到吉隆县城驻地~宗嘎镇。走这条路线,绕的圈子很大,车辆行驶时间长,耗油量大,过沟越坎,驾驶员疲惫、劳累。二是雨季马泉河涨洪水,加加渡口停渡;冬季马拉山大雪又封山,这样就会导致冬夏运输有一定困难,影响驻吉隆方向所有部(分)队后勤物资保障供给。为了解决这两个主要问题,缩短从日喀则至吉隆县的公路里程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运输困难,抓紧5至9月的黄金时节跑运输,备足边防一线物资保障供给。 日喀则军分区与日喀则地区交通部门商榷,借助中尼公路,军民共筑一条新的路线,即从聂拉木县境内古措乡至马拉山脚下的新公路。并由日喀则军分区战勤科钟副科长、吉隆县养护段张友论技术员等同志负责测绘古措道班至马拉山山脚下的公路路线工作(张友伦,四川省岳池县人。原在亚东县养护段工作,后调吉隆县养护段工作。后转业至岳池县养护段工作)。 1972年3月,日喀则军分区组成后勤部副部长米德明为指挥长,战勤科聂明榜参谋为副指挥长(以下称聂参谋),司令部作训参谋孙金成、分区工兵连胡连长、张友伦为技术员、电台以及机要人员、张富德(老独立营战士,任会计)、肖东林(营山县人,后来复员下地方分配在西藏萨迦县委机关工作、后任县委副书记)、驾驶员等同志组成修路指挥部(以下简称“修指”),“修指”人员多,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力爭在当年国庆到来前完成修路任务。配备嗄斯车一辆,电台以及收(发)报人员、机要人员;分区工兵连干部战士参加修建公路。“修指”人员住的活动房子,还算不错。“修指”带领工兵连的同志们,从日喀则启程,沿着中尼公路经拉孜县,越过错拉山,驶过定日县鲁鲁河大桥,行驶到聂拉木县境内的古措乡古措道班,以此地为起点向西往马拉山山腳下开始修筑公路。军工、男女民工共300多人,各项工作由“修指”统一指挥。 民工们在修路期间食宿自备,自带帳篷,自带糌粑面、蘇油等食品。军工、民工均住宿自备帐篷,晚上头枕大地,寒冷袭人,倦缩一团的睡觉。每天早上起来,帐篷顶上都有凝结的白霜。西藏夏天在野外住帐篷,都比较寒冷,只不过比隆冬季节好一点。修筑公路民工主要来自吉隆和聂拉木两县的民工,又以吉隆县的民工为主力军。吉隆县的民工由白玛同志带队。白玛,男,身高约1米6,年龄20岁有余,胖燉燉的,身强力壮,家住在吉隆街上与海关相邻,自家修建的居民房。他能听懂一些汉语,能与“修指”的领导和同志实施语言交流,这样就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他爱说爱笑爱跳舞。这位同志组织工作能力强,事事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他的阿佳拉的家就住在原162团二营部对面山脚下。民工通常是一把圆锹两个人,即:用一根牛(羊)毛编织的绳子拴在圆锹与园锹把结合处,一人握紧圆锹用力铲土,一人拉着绳子用力拉,两人的合力将一圆锹土甩在一边;这种劳动方式多以女民工为主,男民工通常下重活力,譬如撬石头、抬石头、砌保坎等重活。在修路期间,从古措道班至马拉山脚下,大约有八、九十公里。这条新路线沿途海拔不是很高,也沒有高山峡谷,冰峰雪岭,沿途荒野茫茫,风沙弥漫,有时乌云满天,狂风暴雨,下冰雹,打在脸上怪疼痛的。但要越过佩枯错湖岸边那无数条宽窄、深浅不一的湖水汊滩涂沟还是危险,对有的水汊滩沟要砌坎填石,填土夯实比较困难些。在快要到达佩枯错湖一条河溪需要架桥,就由聂参谋带领十多人到吉隆沟162团2营营部住地下面伐木一个星期。那时从吉隆沟上马拉山路又陡,弯道多,嘎斯车运载吨位有限,运了3、4车圆木到工地,才架起了一座圆木路面便桥。从古措道班修到马拉山山脚下的公路,300多人修了半年多时间就竣工,在当时也不属等级公路,只是能行驶车辆就行。 这一段公路修通后,有几位民工经过考试到内地民族学校读书,毕业后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当医生的。笔者问聂参谋,你怎么知道民工后来考学的情况?聂说:“1976年我转业到日喀则地区公安局民警科,白玛经常从吉隆来日喀则到我住处玩耍的时候说的,我和白玛很熟悉”。横卧在聂拉木、吉隆两县交界处的佩枯湖,有的叫白果湖【《笔者查:中国地图册》2020年1月5版72~73页,标明为佩枯错】。那个湖畔盆地沼泽纵横,湖泥沉积,层次分明的岸阶地呈梯级式累迭,顶层距湖面约70米。湖面海拔约4500多米,比浪卡子湖(羊卓雍湖)4400多米还高100多米,湖面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约2800多平方公里。湖面雄伟壮观。 聂参谋最后说:1973年2月28日,吉隆某连发生雪崩,西藏军区后勤部一辆推土机从拉萨出发,由于大雪将佩枯湖湖面覆盖封冻,推土机驾驶员不识公路,误将湖面视为平地(公路在山脚下的边沿),驾驶员轰隆轰隆的将推土机驾驶至湖面,到达湖面中心,湖中心水深,冰雪封冻比周边要薄一些,沉重量要差一些,冰层被推土机碾压下塌,推土机沉入湖中。驾驶员和军区后勤部战勤一名参谋,群工部一名干事等3人献身于佩枯湖。 2、“边境活地图” 这次本人有幸与达州前来参加营山战友联谊会,曾任分区通信科的李升祥科长,同住铭丰宾馆317房间,聆听李科长1965在江西上饶通信步兵学校毕业后,于1966年进藏; 李科长从日喀则军分区组建时由18军54师160团干部战士为主讲到历届任司令员姓名;从分区通信连讲到司令部通信科工作;从在分区机关讲到1972年至1973年在“扎指”工作(“扎指”:1964年7月13日,中央同意成立扎东特委:平叛改革时,有2000多名叛乱分子逃到尼泊尔边境木斯塘地区,八八益西藏军司令,这股叛匪经常窜回我边境地区进行破坏,并袭击我边防军民,抢劫边民牛羊以及食物。为了开展反叛乱份子回窜的斗争,中央批复西藏工委同意成立中共扎东特派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仲巴、吉隆、萨嘎三县的边防工作。特委书记张向明,第二书记余致泉。与此同时,西藏军区成立扎东军事指挥部,简称“扎指”,对回窜叛匪进行军事打击和政治爭取工作、指挥长余致泉,副指挥长张向明。特委成立半年后,近千名外逃边民回归和外逃叛匪投诚,边界得到控制,边境趋向安定); 李科长又从日喀则军分区王福友副司令员、郑副司令员、江涛副司令员在“扎指”工作讲到回顾1960年6月28日在科里山口发生误击V国来我境内商谈交换物资的人员的严重涉外事件;从土匪回窜到我境内在公路上埋地雷炸翻王建英参谋长坐的小车讲到王参谋长下车后,站在公路上暴跳如雷的恕骂土匪:“土匪龟孙子,你们若有本事的话,公开来与我打呀…”;从日喀则地区去仲巴县600多公里到中尼公路危险的康仙桥讲到最危险的是几十米高的丁仁布桥(此桥面距狭谷有70至80米深);从迦迦出发过马泉河(雅鲁藏布江)几十公里后讲到上(下)三十多个回头弯的马拉山道路崎岖(马拉山藏语名:孔搪拉姆山,海拔5236米;马拉山公路从垭口到吉隆远不止三十多个回头弯); 李科长还讲到从吉隆返回日喀则途中在马拉山垭口车辆抛锚当山大王与啃苹果的心酸之事;讲到“700913”事件到执行“711210”计划与郑殿武副司令员抵达岗巴营组建指挥所期间,早上吃馒头时,放了一个馒头在大衣荷包里,在开鲁山口中午拿出来吃,根本啃不动,像铁疙瘩一样;李科長最后讲到从日喀则军分区的西边那木扎、昆木加、吉隆、樟木、加布拉(比查果拉海拔还高)、日屋(当时主要是预防卧龙沟的土匪回窜抢劫日屋区边民财物)、春拉、岗巴、折里拉,詹娘舍、乃堆拉、帕里、乃隆队讲到瓦解拉山口边境线长1300多公里的防区到友邻部队接合部的地形地貌及多个要塞哨位概况。 我听李科长讲完后就问他,你是通信科长,为什么还掌握军事干部应掌握的那些情况呢?他笑容满面的说:“通信部门平时更应掌握辖区内全面的情况,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对李科长说:你对日喀则军分区的边境情况了如指掌,真是“边境活地图”。 3、野马岗四连的“归宿” 李国新老兵与我讲述了野马岗四连最终“归宿”。野馬岗四连交给老独立营管辖(又称班禅警卫营)。1976年春老独立营解散后,四连就交给分区直政科管理,全称日喀则军分区独立四连。1982年冬天,由独立四连副指导员李国新带队,成建制连队移防到林芝。一部分干部战士守卫“八·一”大桥(为“八·一”中队);一部分干部战士守卫米林县岗嗄大桥(为岗嘎中队),连部设在岗嘎大桥,由53师158团代管代供。1984年3月移交给拉萨市武警支队管辖,成立为两个中队。1986年底,成立了林芝武警支队后,“八·一”中队、岗嘎中队隶属林芝武警支队管辖。 4、组委会司绪伯致辞 亲爱的战友、兄弟、姐妹们: 大家中午好!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迎来了我们战友如期相聚。今天我们欢聚营山,首先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位战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本次聚会精心组织的营山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你们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我心情非常激动,感慨万千。五十多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告别父母,告别亲友,从营山生我养我的地方,踏上了从戎征程,到了祖国的雪域高原——西藏。守卫祖国的边疆,实现儿时当兵的梦想。冰天雪地里,我们豪情满怀;训练场上,我们铿锵有力;饭前队列中,我们歌声嘹亮;中印边境上,我们怒视豺狼。醇香的酥油茶还回味无穷,这一切恍然如梦,历历在目。艰苦、严肃、活泼的军营生活,刻下了深深烙印,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这段辉煌绚丽军旅生涯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飞逝,岁月难留,离开军营五十余载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笑间,军旅生涯已成往事,我们已进入古稀之年尽享天伦之乐。虽然我们不再激情燃烧,不再青春飞扬,虽然彼此相见甚少,但战友之情却像一壶陈年老酒愈久愈醇。岁月交替,年轮转换,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都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中为祖国,社会和家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为自己曾经是一名雪域高原军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亲爱的战友,岁月蹉跎带走了我们的青春,请放下我们的沉稳与衿持,共享久别重逢的喜悦,让我们开心与快乐过好每一天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永远年轻!扎西德勒! 5、李长义同志作综合性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战友、兄弟们、军嫂们: 大家好!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不知不觉,我们这批战友应征入伍,奔赴西藏就五十五年了。当年意气风华的青葱少年,而今已成为七老八十的耄耋老人。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曲折,道不完的艰难困苦,忘不了的跌宕起伏。既有成功的喜悦、鲜花、美酒、掌声;也有失意的傍徨,迷惘、苦闷和无奈…。但这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随风飘散。唯有那激情燃烧的边关岁月,是那样魂牵梦绕,铭心刻骨,永难释怀。巡逻查踪,爬冰卧雪,站岗放哨,设伏守点。反蚕食、反袭扰、反渗透…。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经历,战友之间结下了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手足深情。正如歌中唱的“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我们先后退伍、复员、转业、离开边防,脱下军装,走出军营,告别西藏,回到内地,天各一方,有的有联系,有的很少联系,有的甚至沒有联系,但是雪域高原战友情谊却从未忘记,它就象一壶老酒,经历的时间越长,香更浓,味更醇。所以,魏兴国,聂明榜、陈正武、翟绍辉、李万进等同志牵头组织营山六八年西藏战友开展这次参军进藏五十五周年联谊活动,为分别多年的战友提供了一次重逢聚会的机会,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喜悦,特向组委会各位战友及夫人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祝福!开心快乐、青春常在!尤其是对重庆、成都、达州、绵阳和南充市、区、县前来营山祝贺我们六八年战友联谊活动的李升祥、刘光福等一批六五年、七三年、七八年、八一年入伍的各位战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战友们,这里,我想以我多年前的一首“老战友之歌”,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语并与大家共勉。 “同唱一支歌,同淌一条河,一同经历艰难,一同献身开拓,昂首前行,俯首探索;站着是山,躺下是河。肩与肩相靠,手与手紧握。战友啊战友,夕阳从容,漫步山坡,托起明天那朝阳似火。 同听一堂课,同搭一趟车,一同背负希望,一同踏平坎坷。低头耕耘,躬腰收获;堂堂做人,淡淡生活。爱与爱牵手,心与心融合。战友啊战友,晚霞擎起生命火炬,点燃新世纪,晨星万颗!” 此次营山行,使我难忘曾经入伍进藏在日喀则军分区一代一代的干部战士直至现役的将士们,他们把足跡深深印在那木扎至瓦解拉1300多公里的边境不同山口和哨位,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他们光荣的军营生活篇章,岁月不会遗漏他们曾经是西藏高原的一名光荣军人;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雪域边关、“生命禁区”的冰天雪地,奉献给了部队建设;从196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日喀则军分区查果拉边防队为“高原红色边防队”;直至2016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七七六五六部队“高原戍边模范营”至高无尚的荣誉,有他们曾经付出的青春和倾注的心血。他们无愧于党,无愧于边防军人,无愧于“岗巴黑”、“高原红”的雅称。 (若有不妥,请写在留言内为谢)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