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西安领跑全国新一轮城市洗牌,做对了什么?

2023-05-2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在当前背景下,随着新的产业风口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到来,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升和外贸格......
整容预约 https://www.120ghw.com/

在当前背景下,随着新的产业风口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到来,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升和外贸格局的变化,城市的竞争洗牌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今年以来,西安上下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顺利实现“开门红”!

西安领跑全国新一轮城市洗牌!

这几天,全国主要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揭晓。其中,最受关注的GDP万亿城市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增速最出挑的城市非西安莫属——一季度,西安GDP增速高达7.6%,成为GDP万亿俱乐部的增速冠军,连超南通、济南,升至全国第18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西安GDP增速就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今年一季度能延续领跑优势,更令这份增速的含金量格外受瞩目。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西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37.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回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和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67亿元,增长6.6%。

从工业看,大型企业快速增长、支撑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总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9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11个行业增速超过20%。

从投资看,总体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02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4.3个百分点。

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数实现“双增”。一季度,全市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数实现“双增”,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本年施工大项目122个,新开工项目167个,同比分别增加23个和55个。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1.42万户,同比增长41.67%。民营市场主体活力展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合计占比达97.93%;分别增长21.09%和92.61%。

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人流加速回暖。客运量改变去年以来负增长态势,大幅增长148.9%;物流持续回温,货运量增长11.1%,较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增速最高,也是三次产业中,增速唯一高出整体GDP增速的。可以说,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是西安一季度亮眼表现的最大推动力。

六大支柱产业加速工业倍增新能源汽车成定海神针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西安二产占比相对较低,甚至被视为是西安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但近年来,西安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情况明显在发生变化。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去年,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事实也再次证明,抓住行业风口的城市,经济表现普遍较好。而当前最大的风口,就是新能源汽车。今年一季度,西安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1%,同比增长19.8%,高于全市4.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堪称定海神针,产量增长高达62.8%,占全国的13.8%。也就是说,全国差不多每生产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来自西安。

一直以来,西安在国内汽车产业版图上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西安紧紧抓住了机遇,正在上演大逆袭。比亚迪在过去一年里增长迅猛,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生产商。西安作为比亚迪当前最大的产能基地,2022年9月比亚迪西安三期工厂投产,带动西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1.55万辆,一举超过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133.8万辆,增速全国第一,拉升全省工业经济近1个百分点,带动相关行业增长明显。

今年一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达30.74万辆,同比增长20.2%,增幅高出全国26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28.8%。全省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2.51万辆,同比增长62.5%,增幅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

一季度,西安汽车产业持续发力,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全市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7.5%,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

陕汽集团一季度汽车生产企稳回升,实现产量3.46万辆;实现销量3.92万辆,同比增长42.6%;产值同比增长6.2%。

西安比亚迪汽车一季度实现汽车产量20.2万辆,同比增长37.4%;产值同比增长61.6%。

西安吉利汽车一季度自主品牌“星越L”和奔驰smart电动车双向发力,实现汽车产量5.46万辆,同比增长94.7%;产值同比增长126.4%。

法士特重型变速器市场随重卡市场逐步止跌回升,实现变速器产量22.3万台,同比增长17.2%;产值同比增长34%。

同时,大力支持比亚迪扩能及零部件项目、吉利技改项目、陕车智联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早日释放产能,形成新的增量。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有着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多的特点,对于整体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一季度,西安充电桩产量增长了74.4%,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13.9%,这些就是例证。

同时,汽车产业也拉动了“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增长。一季度,西安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2%,在三次产业中位居第一。分领域看,新能源汽车所在的制造业,投资增长达24.2%,同样是细分领域的增速冠军。

科教资源、人才优势正成为西安未来发展主引擎

西安之所以能够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也是累积十余年的大爆发,其自身实力不容忽视。西安具有新兴科学技术和产业的综合优势,从传统能源、技术加工到新型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都有很好的基础。这也是在智能化产业革命浪潮中,西安能够抓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风口的重要原因。

西安已获批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04个,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正式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居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881亿元,居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以高新智能产业浪潮核心基础的“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1年,西安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277亿元,同比增长26.2%,产业规模位于全国第一梯队。目前产业链上有IC设计、IC制造和IC封装测试等环节。

IC设计处于产业链上游。目前,西安聚集了中兴克瑞斯、华为、紫光国芯、拓尔微等半导体设计企业120余家,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设计企业在西安都有布局,产品涵盖通信、存储器、物联网等众多领域。目前,陕西最高的IC设计水平达到7nm,正在进行10nm工业平台的SoC芯片设计研发。2021年,西安IC设计业规模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23.6%。

IC制造处于中游环节。在晶圆制造中,西安拥有三星、西岳电子、卫光、派瑞等晶圆制造企业8家,西安三星在全国晶圆制造业中规模最大。晶圆制造最高水平的产品是12英寸14nm级存储器。2021年,西安IC制造业规模为968.9亿元,同比增长29.2%。

IC封装在下游环节。相关企业有三星、华天、力成、华羿等13家企业。此外还有测试与分析中心10个。其中,华天的规模全球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三。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封装、先进传感器封装、功率器件和智能功率模块等。2021年,西安半导体封测业规模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10.9%。

在支撑业中,西安有奕斯伟、理工晶科、唐晶量子、吉利电子化工等70余家企业。围绕三星配套的企业已形成规模。

作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城市,西安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为国家发展集成电路的核心区域之一。

可以说,将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西安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文旅“狂飙”,消费发力!

西安一季度亮眼表现还有一个功臣,那就是同样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跑出了较快的复苏速度。

西安消费的强势复苏,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西安的人气得到较好的维持,旅游市场的火热表现,及常住人口的持续增长,都是直接体现。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孕育之地,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竞争力。

今年以来,西安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亮点突出、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平均每天吸引上万名游客,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石头哥”“李白”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叫响了一批知名文旅IP,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关注度和到达率。1—3月,接待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旅游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安的旅游热度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共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9.23%、29.59%。

更关键的是,2022年在全国总人口负增长、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均出现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西安依然实现了12.29万人的人口增量,在全国位列第四位,并成为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这种“人气”,都为消费的复苏提供了基础支撑。

2022年印发的《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就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将西安建设成为富有文化内涵、彰显中国风范、引领西部潮流、面向“一带一路”的区域性特色化国际消费城市。

西安:“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前沿

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将西安推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近年来,西安开放发展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个最成功的城市,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线路拓展至17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通道。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103列,较去年同期增长39.6%,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如今,一方面成功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在产业转型上抢得先机;另一方面实现消费较快复苏。西安算得上是把握住了当下经济企稳的两个关键,形成了较好的“两条腿”走路的局面。

©版權聲明Copyright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鹿城新媒体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鹿城新媒体 X1.0